EP12. 你是菸斗大王?你不是某專家嗎?

幫我買包菸_EP12

前言

我之前跟我研究所教授聊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問題,就是很多人在下定決心定位自己的時候,常常會很糾結,就是覺得說”我真的要從這裡去曝光自己嗎?那如果我透過這個方式曝光自己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那我想要從另外一個方向去定義自己會不會更難?”,就是那個起步會不會更不容易,舉例來說,就是例如說,我對做影片很有興趣,那我自己也不排斥當個Youtuber,所以我可以透過這個方式去曝光自己,那如果我之後不想要做這個東西了,我想要去做另外一個專業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別人印象中的我就是那個Youtuber嘛,所以如果要改變他的想法,把我定位成另外一個專業是不是更難,就變成說,我不是從零分開始爬,我是從負分開始爬,因為我要先洗掉人家對我前面的印象,又例如說,我想要創業,然後需要累積一些數位行銷的knowhow來整合我現在目前的專業,那如果我去做數位行銷的專員的話,會不會大家就認為我是做這方面的東西,而不是我後面創業所帶來的定位。

個人案例

研究所教授回答的參考價值

那在開始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研究所教授他的背景還有基本的想法,因為他本身就很open mind歐朋賣,就不像一般比較死板的老師的那種感覺,因為他無時無刻都會去吸收一些新的資訊,然後帶給學生,所以他的課程基本上我很少看到是重複的,都是一些業界的最新資訊,那他本身也非常support學生去做一些創業,或者說實驗一些想法,那實驗之後真的可行,然後去創業了之後,可能就會以顧問的角度,然後來繼續協助他的學生,所以這樣子一年一年下來,學生來來去去,我覺得比起老師他更像個教練,那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他透過他自己本身的服務設計的專業啊,還有整合行銷的專業知識,去推動了近十年的地方創生,就是十年前大家應該對這東西根本就沒聽過,也不知道它在概念是什麼,那去年因為是政府強力的在推這些東西,創生元年,那他在裡面就擔任這部分的一些專業人士,甚至也會被其他國家去邀請,然後來操作這個地方創生這件事情,我的認知是這樣啦,所以我認為他的回答,針對這個問題會非常有價值,因為他就不是只是做單一的事情而已嘛。

應該被記住的是你而非專業

所以我之前在碰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我就會跑去找她聊天,我就問他說”為什麼當你在嘗試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怕別人早就已經把你定義成這個專家?”,例如說他在做地方創生的時候,他不怕別人都會記住他”喔,原來你這個服務設計的專家,啊你怎麼會跑來做這個?”的那種感覺,或者說”你不是某個大學的教授嗎?”,那他的回答我覺得很棒,他說”我不希望大家想到我的時候,只記得我是某個學校的教授,或者說我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這樣就會沒有價值,我要做的是讓他們記住我的名子”,也就是說,你的名片上面,公司職稱跟姓名,如果最後被記住的是你的姓名的話,那你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嘛?因為大家找你只是為了這間公司,或者說這個職位的負責人,就不是找你個人,所以當你這麼care你的title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你認為你的職稱、你的公司的價值大於你?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為什麼人家要記住你?他就大概點到這邊啦,然後還偷偷跟我講說他還希望別人定義他是菸斗大王,因為他對菸斗很有興趣,我就覺得很有趣,他反而不是說我要當某個專家或是什麼。

你不是公司和職稱的附屬品

那我聽到這裡的時候就頓時就通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有面臨過這樣子的…就是這個心理狀態,那現在再回頭來看,我就覺得說”你在擔心的狀況,往往可以反映你當下對於這件事情的心態”,既然這個title或者說這家公司不是你的終點,就是你設定的目標,那你何必去在乎中間這個節點,也就是像是休息站之類的地方夠不夠完美,所以這反而讓我開始去反省,我過去多次面臨這樣子的問題的心境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還是比較屬於自信不足之類的問題,就我為什麼要限定別人只記住我一次?如果我夠優秀的話我就可以讓大家記住我多個專業了嘛,那這麼多個不相干的領域,它們的共通點就是我啊,所以我才會被記住嘛,所以我現在在遞名片介紹自己的時候,反而開始不會去馬上提到說我的公司我的職稱什麼的,而是先介紹我這個人,然後介紹完之後才去介紹說,所以我現在是在自家公司任職什麼,變成說你自己的名字才是重點,你在做這些小動作的時候,心裡就要一直確定說”做這件事情的價值是我,那只是我剛好在這家公司擔任這個職位”,而不是一直讓大家去記住說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然後這個職位是做什麼的,那哪一天你被換掉,那也沒差啊,因為大家只是要這個公司和職位而已嘛。

客觀評估最佳選擇

我會提到這個東西是我前陣子有收到一個feedback,也是類似的問題啦,就是我有朋友嘗試用我前面所說的兩點式思考,然後規劃到一半的時候就覺得說心裡一直有一個問號存在,就是我要不要馬上定義我自己?例如說我想要經營自己的自品牌,那我可能會需要數位行銷的能力或社群能力之類的,所以我現在是不是應該要跟公司去申請說轉部門,然後先摸摸看這邊的專業,”這樣子的規劃夠不夠扎實?”這是他的問題啦,所以以這集的觀點來看的話,比起你從現在的公司也就是你現在的環境去進行一些小測試,你為什麼不直接深入地跳到那個產業裡面去做實戰?這就很像你一直在台灣學英文,然後學得沒有什麼起色,那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你為什麼不直接到國外去?你在那邊待一個月可能就等於這邊的補習好多年,就大概類似這樣子的概念,那當然如果你為了學新技能去換了公司,你的薪資你的title就會不一樣,除了去評估你自己個人的責任(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個人的責任)之外,你心裡就要很確定說這個東西只是一個跳板,哪怕我從一家公司的高層突然變成一個很底層的title,那也不重要啊,因為你求的就是那一個學習的機會,還有你的實戰經驗嘛,如果只是追title的話,那你基本上就不用公司了啊,所以當你在這一個環節碰到這樣子的抉擇的時候,我覺得這邊就可以讓你去參考我研究所教授給我的建議這樣。

實行心得

我自己有時候在回想這些建議的時候我都覺得很棒,因為很多人其實蠻在意自己的職稱的,反而比薪水還要更在意,就例如說有一些工程師他的職稱,他就會care說我是不是”資深工程師”,類似這樣,我不是說大部分的人都這樣,只是我碰到的比例還蠻高的,所以如果你的想法是這樣子的話,等於你是在透過其他東西來呈現自己的價值嘛,你的職稱才能顯現出你的價值,那你可能就是這個職稱的附屬品啊,那這樣子大家對你的第一印象就不會是你這個人,而是你在哪一家公司上班,然後你是負責什麼的,而如果你做這個也OK、做那個也Ok,都做得不錯,那大家想到你的時候反而會說出”喔!我記得他,因為他在某個地方也很專業,然後他也可以做哪些事情,如果你有這方面問題,也可以請教他”,甚至到最後大家根本就不care你在哪一家公司工作或做什麼啊,因為大家已經記住你的價值了,我覺得這可能不算是一個可以讓你很直接的去評估目標的方法,可是他絕對是可以讓你去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排除這些雜音很好的建議,因為你的價值本來就是來自於你自己啊,釐清好這個點之後,你在用兩點式思考的時候,也會覺得你的節點比較踏實,當你很清楚這些東西只是你達成目標的過程,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太去擔心中間被定義成什麼樣子,因為你就還沒達到你的目標啊,你希望讓大家記住你的樣子是最後的那個樣子,那如果大家是中間記住你的話,那就是一個bonus嘛,反正大家記住你這些事情,其實也算是一個記憶點啦,如果它不是一個負面印象的話,那何必在意他存在呢?

文章目錄

覺得主題不錯嗎?
可以給我5個讚喔XD
其他音頻主題
幫我買包菸_訪談10
訪談10. 第一天當老闆,可以再躺一下嗎? feat. Annsley & Andy

你在答應別人事情的時候,時間應該要規劃好了才對,所以當你說”OK,我可以完成”的這個承諾的時候,通常會接”我大概什麼時候會給你”,這樣子的話你的時間就規劃出來了,沒有辦法預估的事情只能說”這個東西可能要花點時間研究,我研究之後能夠預估了那個時間我再回覆你”,這樣才不會讓你的時間不確定性因素那麼高。

幫我買包菸_訪談09
訪談09. 這麼用心磨練你,還覺得我壓榨? feat. Annsley & Andy

磨練跟壓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透過談判來跟對方討論,這個過程反而是展現企圖心的一個方式,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我可以成長到那個階段再拿到應有的薪資,這點OK,可是如果你實際上不是這樣想,你只是想賭我的話,其實這個問題馬上就可以問出來了,有些主管或人資都很看你有沒有企圖心,因為這個東西就是一體兩面。

幫我買包菸_訪談08
訪談08. 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撲火的飛蛾? feat. Annsley & Andy

你把這一件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不要再用員工心態去覺得說”反正我知道時間內完成就好”的那種心態,把它當成你一直在燒你自己的時間,你就會想要把成本最小化,這樣做起事情來就不會影響到心態跟整個工作狀態,所以會需要自律跟做好自己的時間、專案管理,這些都是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等於從心態到自律(行動)的調整。

幫我買包菸_訪談07
訪談07. 現在站起來,人生會直接關燈嗎? feat. Annsley & Andy

那些金錢、人脈、能力、使命評估的時候,最後還是回歸到你自己的能力,但這個跟實不實力沒有關係,這就是原則,你要讓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有原則,你對你自己有原則,對其人你也會有原則,這樣子大家才尊重你,或是可以直接面對這件事情,但需要摸清楚你每一個考量的點,然後給自己一個why(為什麼),最後做出決定就好。

幫我買包菸_訪談06
訪談06. 只是想蓋房子,誰說我愛堆磚塊? feat. Annsley & Andy

我在堆磚塊的時候覺得很痛苦,在懷疑熱情的時候可以問自己”我到底為什麼現在要堆磚塊?”,”喔,原來之後會形成一棟房子,那房子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用這個方式去收斂,那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我現在當然很痛苦啊,那如果是我想要的話,我為什麼不去堆磚塊?堆磚塊是一種方式啦,我指的是”我為什麼不完成這個階段”。

幫我買包菸_訪談05
訪談05. 若不跳到水裡,要怎麼學好游泳? feat. Annsley & Andy

所謂正規就是有一個體系去教你,好處是可以讓你知道它的全貌長怎樣,以至於很容易去分辨什麼是對的,那當然做中學的方式總有一天還是會發現這個東西,只是你可能當下不會發現,但不管是正軌體系或做中學,適合自己跟實際應用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投入產業還是從補習班學,沒有運用就不會懂這個東西,因此還是需要先做過。

哈囉~願意給我一些建議嗎? 感謝你看到這裡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