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 1+1=10,算答對還是答錯?

幫我買包菸_EP17

前言

前面有提到我對於對錯的看法,以往都是非黑即白,但是到後面就是用各種角度去評估,看哪一種方向的正確性比較高再做決定,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想了很久,一直想要去找一個方法,或者是公式來套用所有的事情去判斷它的結果,然後得出一些結論之類的,這集就針對這個判斷來做更深入的分享,那當然,這只是我自己個人的看法啦,所以大家就是參考就好。

個人案例

對錯前先主客觀過濾

首先要先定義的是前面有提到的主客觀判斷,當你在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審視看看自己的語句有沒有使用到形容詞,有使用形容詞就是主觀,那相反的就是只陳述事實這個部分,例如說,這件衣服很漂亮,很好穿,這就是使用到形容詞,也就代表說這是主觀的判斷,每個人的主觀判斷本來就不一樣,不限於審美,因為很常聽到有人會說,大家的審美觀不同啊,然後本來就沒有對錯,但實際上我認為,只要是主觀應該就沒有所謂的對錯,為什麼?我後面再講給你聽,那我們現在換個方式來敘述,就是說,這件衣服用的材料是羽絨,就這樣,僅此而已,那這就是客觀的陳述嘛,因為我是在講一個事實,如果再加上一些,比如說它很暖,那這又會變回主觀,只要是主觀的事情,就是在判斷好壞也好,這些都是比較出來的,羽絨為什麼很暖?是因為它跟另外一個東西比嘛,是跟防風外套比嗎?那當然會很暖啊,但是如果它跟鵝絨比呢?好像又不一定,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得出的結論是”判斷對錯先過濾主觀的看法”,就是算是一個SOP吧。

確定決定對錯的底線

那接下來就知道對錯的部分,為什麼對錯要先過濾主客觀?因為我覺得你這樣子才能評估這個對錯是你自己或者是別人告訴你的,還是它是真的客觀不好,對我來說,我覺得只要是自己堅信的東西就是對的,就跟宗教一樣,你要說信教是對的嗎?還是錯的?還是信哪一個宗教是對的?然後信哪個宗教是錯的?像這個問題,如果是以前我非黑即白的那個時候,我就答不出來,我只能說”這個就是看個人”,但這個答案就是一臉逃避回答的答案,但它又是個事實,所以對於你個人對錯的判斷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只要是你信的,你堅信的,那就是對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又會覺得說,這句話好像範圍又太大了,難道我相信…比如說殺人是對的,那我就可以去殺人嗎,所以在這個的前提之下,需要一個約束嘛,我自己是覺得說”你不要去影響到其他人,以及不要去跟多數人牴觸,那這樣就OK”,講白點就是法律啦,只要你不要去觸法,基本上做什麼都可以,例如說,我今天想要在海邊游泳,游多久都沒差,這就很OK,但是我游一游,游太遠了,變成說我偷渡了,那就是觸法,觸法就不OK,不過法律基本上也是人訂出來的啦,所以他就是由很多人的主觀訂出來的嘛,所以它才需要一直去優化,它不是一個絕對正確的規則,但它卻是大家共同制約的底線,所以大家都同意嘛,所以它就變成大家的一個規則,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不要影響其他人之餘,還要不能與多數人牴觸”,簡而言之就是積非成是啦,如果法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法律就是這樣訂啊,所以你就只能照著走,頂多就是慢慢修法而已,這樣大家能理解這個觀點嗎?就是我一直不覺得人家告訴我對錯就是對錯,我希望我的對錯應該是我打從心底去認為,然後理解它再去接受它,我覺得這樣子會比較好去說服自己啦,不然習慣了盲目的接收資訊,然後就會慢慢地拒絕思考,那你要怎麼去保有獨立的思考判斷呢?尤其如果你又是一個leader或者是決策者之類的,那不就等於帶著大家一起去死嗎?

現代教育沒有根據的對錯

這也跟前面幾集我提到關於教育的東西有關係啦,就是大家從小就不斷的被其他人瘋狂的告訴你對錯,可是很少人去探討為什麼,導致很多人沒有辦法去獨立思考,甚至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想為什麼?”,排除之前說的趨避衝突,如果我真的很愛打球,我幹嘛一定要…非要跟著大家在那邊背課文?教育的意義不就是應該要讓你去多方嘗試,然後擇你所愛去發揮嗎?怎麼會是每一個項目都要表現的非常優異,如果你什麼都強,不就等於沒有強項了嗎?而且最悲慘的是,你根本不知道這些你很強的事情裡面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看的少的關係,就是以前讀書的時候,那些成績很好,各科表現都很優異的同學,現在很多都是很痛苦在那邊做業務員、賣保險之類的,然後不愛讀書,整天彈吉他的朋友,現在開了工作室還當老師自創品牌,我這不是要講說職業貴賤的東西啦,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就是說,希望大家可以去反思,當你在跟人家說對錯的時候,你自己給出的答案,這個根據是什麼?那你覺得這個答案有沒有問題?你需不需要對這個答案去做負責?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這個答案怎麼來的,你為什麼要又把這個答案傳給下一個人呢?

你決定就是對的

然後另外一個部分我想補充的是就是”沒有白走的路”這一點,我忘記前面有沒有講過,不過這裡剛好可以補充,就是當你判斷好你的對錯,然後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跟多數人的之後,你決定要這樣做了,那就是對的,哪怕最後沒有結果,至少你也有經驗,就用程式來講我覺得超貼切的,就是我以前很常被坑好幾次做白工,寫了一堆程式,然後都沒有pay這樣,但是後面有很多類似的案件,我都能直接拿以前的東西來改,整個就改得超快的,然後我也看過一個影片,我忘記是誰的,好像是一個採訪影片吧,就是問說,我應該怎麼樣做才是對的?好像是關於出國發展這件事情,然後那個影片的人就說”如果你現在評估出國可以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的話,那…那也是你想要的,那你就出國,而如果你最後決定沒有出國,那也是對的啊,說不定你出國就遇到空難啊”,但他沒有講得那麼極端啦,我只是覺得他講的很好,然後把它縮短加強一點而已,就是你如果做的決定是自己相信的,你怎麼會去後悔?難道讓你重來一次,你就真的會選另外一個選擇嗎?那你的人生就一直重新破關就好啦,這樣子的人生還需要你來過嗎?就整個超無聊的,我得出的結論大概是個意思啦,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對錯,只要你自己相信、你自己堅信,然後不要去影響到其他人,或者是群體,那基本上”你做的決定對錯的關鍵就在於你”。

實行心得

這跟前面的兩點式思考和黃金圈不太一樣,那兩種思考方式是幫助你去聚焦跟規劃,但在規劃之前你要先決定往哪走嘛,這集的思考環節又更前面一點,當你在規劃下一步的時候,盡量不要去定義對錯,對錯可以因為角度的不同而改變,你可以用比較正面的方式去評估這個事情,就是用”這個選擇比較好的”的這個心態去決擇,不要去定義它對錯,因為你可能在這一個角度、這個環節認為它是錯的,但規劃到後面才發現說,其實宏觀來看它是對的,如果你剛開始就已經定義它錯,那你在後面決策的過程,這個時候如果你已經定義它是錯的,那它在你整個決策的過程中就不會再是個選項了,那這樣就會很可惜,這是我自己的觀點啦,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有什麼看法。

文章目錄

覺得主題不錯嗎?
可以給我5個讚喔XD
其他音頻主題
幫我買包菸_訪談10
訪談10. 第一天當老闆,可以再躺一下嗎? feat. Annsley & Andy

你在答應別人事情的時候,時間應該要規劃好了才對,所以當你說”OK,我可以完成”的這個承諾的時候,通常會接”我大概什麼時候會給你”,這樣子的話你的時間就規劃出來了,沒有辦法預估的事情只能說”這個東西可能要花點時間研究,我研究之後能夠預估了那個時間我再回覆你”,這樣才不會讓你的時間不確定性因素那麼高。

幫我買包菸_訪談09
訪談09. 這麼用心磨練你,還覺得我壓榨? feat. Annsley & Andy

磨練跟壓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透過談判來跟對方討論,這個過程反而是展現企圖心的一個方式,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我可以成長到那個階段再拿到應有的薪資,這點OK,可是如果你實際上不是這樣想,你只是想賭我的話,其實這個問題馬上就可以問出來了,有些主管或人資都很看你有沒有企圖心,因為這個東西就是一體兩面。

幫我買包菸_訪談08
訪談08. 是自由工作者,還是撲火的飛蛾? feat. Annsley & Andy

你把這一件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不要再用員工心態去覺得說”反正我知道時間內完成就好”的那種心態,把它當成你一直在燒你自己的時間,你就會想要把成本最小化,這樣做起事情來就不會影響到心態跟整個工作狀態,所以會需要自律跟做好自己的時間、專案管理,這些都是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等於從心態到自律(行動)的調整。

幫我買包菸_訪談07
訪談07. 現在站起來,人生會直接關燈嗎? feat. Annsley & Andy

那些金錢、人脈、能力、使命評估的時候,最後還是回歸到你自己的能力,但這個跟實不實力沒有關係,這就是原則,你要讓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有原則,你對你自己有原則,對其人你也會有原則,這樣子大家才尊重你,或是可以直接面對這件事情,但需要摸清楚你每一個考量的點,然後給自己一個why(為什麼),最後做出決定就好。

幫我買包菸_訪談06
訪談06. 只是想蓋房子,誰說我愛堆磚塊? feat. Annsley & Andy

我在堆磚塊的時候覺得很痛苦,在懷疑熱情的時候可以問自己”我到底為什麼現在要堆磚塊?”,”喔,原來之後會形成一棟房子,那房子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用這個方式去收斂,那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我現在當然很痛苦啊,那如果是我想要的話,我為什麼不去堆磚塊?堆磚塊是一種方式啦,我指的是”我為什麼不完成這個階段”。

幫我買包菸_訪談05
訪談05. 若不跳到水裡,要怎麼學好游泳? feat. Annsley & Andy

所謂正規就是有一個體系去教你,好處是可以讓你知道它的全貌長怎樣,以至於很容易去分辨什麼是對的,那當然做中學的方式總有一天還是會發現這個東西,只是你可能當下不會發現,但不管是正軌體系或做中學,適合自己跟實際應用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是投入產業還是從補習班學,沒有運用就不會懂這個東西,因此還是需要先做過。

哈囉~願意給我一些建議嗎? 感謝你看到這裡ㄛ!